“年总产值近1.5万亿元,内外销比例约1∶1;近3年来,全行业进出口额稳定在逾2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左右;2016年,全行业共公布专利260552件,占全国轻工业的33.73%,同比增长9.54%;今年1~6月,全行业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09.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上半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为156.85亿美元,占制造业贸易总额的25.74%,同比增长11.11%。”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54届世界五金大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用这样一组数字向全球同行展示了我国五金行业的发展实力。
据悉,这是时隔11年后,已有108年历史的世界五金大会第二次走进中国。本届大会吸引了全球五金界近500名精英参加,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和日本这8个国际五金及家居用品协会联合会(IHA)成员国协会代表分享了各国经济及行业发展趋势,并围绕“互联网时代五金生产与流通的发展方向”这一主题进入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关注消费需求、加大线上销售和新技术运用力度,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方面。
“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近几年来,我国五金行业创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但结合刚刚出炉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要求,当前,我国五金行业亟待解决品牌影响力不大和智能化生产程度不高的问题,要在满足市场有效供给和日益增长的中高端产品需求上持续发力。”第54届世界五金大会主席、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石僧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出席本届大会的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指出,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金行业涉及的产品门类繁多,包括工具、锁具、厨电、卫浴等。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五金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五金行业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五金制品在产量和销量上有多个品种跻身全球第一,但整体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质量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橱柜五金件为例,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橱柜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还有铰链,不但要连接柜体和门板,还要承受门板的重量,如果质量不过关,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会前仰后合,溜尖掉角。建设制造强国,不仅要看国之重器的质量和水平,更离不开以五金为代表的工业基础品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据石僧兰介绍,经过这些年的引导和转型发展,我国五金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好企业、好产品,不少企业的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甚至不逊于世界知名企业,但因为品牌影响力小,不被消费者认识,难启国内高端市场。实际上,我国五金高端市场绝大多数产品为OEM产品,即由国内企业制造,又出口转内销服务本地消费者的。“缺乏高影响力的品牌,主要与企业做品牌的意识不强有关。五金行业不少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眼下还只满足通过OEM生产挣简单的加工费,或者将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作为盈利空间。”石僧兰补充道。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五金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也迈开了“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步伐,为提升效率和工艺水平,不少企业引用了机器人和智能物流系统,海尔和老板电器等企业更是领先同行,分别推出和投入使用了智慧厨房互联工厂和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但就整个行业而言,智能化程度还很低。一些企业因为缺乏熟悉互联网技术的人才,也没有构建相应的技术体系,而无法与京东等这样的新零售商实现产销对接。”石僧兰焦急地说。
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辛国斌希望国内五金行业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有关要求,从梳理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等瓶颈和薄弱环节入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同时,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和智能装备在企业的全流程和全产业链中的应用。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建议国内五金制品行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会,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技术资源,拓展应用空间,提升行业形象。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执行理事长张东立则表示,面对国内消费升级加快、内需持续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大好机遇,全行业将恪守质量第一、优质优价的理念,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和绿色智能制造,不断提升价值链水平。
为了提升中国优质五金制品的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品牌发展意识,今年以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与国家有关权威检测机构携手,在水龙头、家居用抽屉导轨和铰链产品中相继启动了中外产品质量对比活动,向市场宣传推广优秀企业,助力国产高端五金制品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