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企业被迫转型是否“因祸得福”?

2017年12月01日    

长期以来,玻璃行业一直都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而且玻璃行业近几年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这一局面。在这种大环境下,节能环保、去产能化成为玻璃行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沙河市是我国玻璃产业最集中的地区,治污压力很大。据了解,从2013年起,沙河市就已经把治污作为玻璃企业生产经营的前置条件,实施了比国家标准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用环境标准倒逼传统行业转型。2015年,沙河市对全部在产玻璃生产线建成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治污设施,实现了全行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2016年,沙河淘汰了所有落后产能的玻璃生产线,淘汰平板玻璃产能2179万重量箱。

现在在环保压力的倒逼下,沙河的玻璃产业集群面临着升级则生、不升级则死的严峻现实。沙河的一些玻璃生产商表示,不少玻璃企业为摆脱困境,不得已改变了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使普通玻璃向高附加值、低耗能的深加工产品转变,实现了工艺技术的革新,从这点来看,算得上“因祸得福”。

目前,沙河已经建成了8个玻璃深加工园区,培育发展深加工企业达到600余家,深加工产品达到1000余种,玻璃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沙河玻璃产业开始由低端普通玻璃为主向高端高档玻璃升级转变、由玻璃原片为主向深加工转变、由建筑玻璃为主向电子光学和新能源玻璃升级转变。

据沙河市环保部门的统计,截至今年的6月份,玻璃行业在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情况下,通过加大治污药剂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响应等级分别减排40%50%60%